茂南区鳌头镇商会会长吴光商海弄潮彰显实干本色 归乡兴业赋能振兴之路
发布日期:2025-11-10 20:25:59 文章作者: 纽扣系列
在茂南区,提起鳌头镇商会会长吴光,人们总会想到两个关键词:“实干企业家”与“热心公益带头人”。这位从鳌头镇官地村委会文林村走出的追梦者,用三十余年商海拼搏,从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扎根建筑行业的优秀企业家;又以一片赤子之心,从心系桑梓的乡贤蜕变为凝聚力量的商会领航人。数十载人生路,他始终以担当写就责任,用奉献回馈乡土,在时代浪潮中书写了一段奋斗与乡情交织的动人故事。
近日,我们走进吴光位于鳌头镇的家中,可见庭院里绿树成荫,鱼塘波光粼粼,与不远处新修的环村沥青路、改建一新的村小学相映成景。就在这幅新景中,我们见到了吴光。他身材高大、声音洪亮,谈起过往岁月时眼神炯炯,举止间既透着习武之人的豪爽,又有着实干家的沉稳与从容。“我这一辈子,最感恩的是时代给了我们发展的机会,最欣慰的是能实实在在为家乡做点事。”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他一路走来从未改变的乡土深情与赤子之心。
吴光出生于1960年,在文林村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这片土地不仅养育了他,更塑造了他最初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父亲有文化且管教严格,母亲聪慧能干,是持家好手,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吴光回忆道,家庭给予他的,不仅是和谐的氛围,更有刻骨铭心的家教传承。“从我爷爷那一代开始,家规家风就很严格,尤其体现在父母对我学习和品格的培养上。”
父亲因工作常年在外,但每周一次的归家,却是吴光“又爱又怕”的时刻。爱的是父亲总会带回好菜,做一顿难得的丰盛饭菜;怕的是饭后作业检查这道绕不开的“关卡”。父亲深谙教育之道,从不让孩子饿着肚子挨批评,但若发现作业未完成,惩戒也绝不姑息。“如果没完成作业,一两次他会谅解我,第三次他就会用鞭子抽我的小腿骨,印象可谓深刻。”这种严厉的管教,让吴光慢慢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为日后发展打下了基础。除了重视学习,父亲教给吴光还有孝敬的真谛。“以前过年过节,斩好的鸡肾和鸡胸肉,父亲一定要让我亲手夹给爷爷奶奶。”吴光说,父亲认为孝心一定要通过实际行动传递,这份仪式感让他对长辈感情极深。
家庭的另一面,是母亲的聪慧与坚韧。“我母亲虽没读过书,但能力十分出众,特别会做裁缝,那时候连纽扣都很难买到,她就用边角布料亲手制作纽扣。”吴光回忆道,“平日父亲在外工作,全靠母亲一人在家照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真的特别不容易。”母亲用她的方式,在艰难的岁月里稳稳支撑着家庭,也让吴光真切看到了父母的辛劳。这份对家庭的体谅与感恩,在他心中早早埋下了责任的种子。
带着一份担当,从小就长得高大的吴光,本能地将守护家人的心意付诸行动。“以前村与村之间常有摩擦,姐姐小时候身体瘦弱,我从小就陪着她上学,就怕她被欺负;外婆要给家里送吃的,也是我跑腿护送,走过外村难免遇到麻烦。”正因这份守护家人的初心,加上鳌头镇素有习武之风,他从小就开始接触武术,一练就是十多年。“学到功夫的人,都会变得很有忍耐力。”这份持续的习武经历,让他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更磨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为他日后面对各种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农村生活的质朴与艰辛,让吴光生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当时生产队按工分分配物资,家中因劳动力有限,物资分配时常捉襟见肘。“那时分到一点鱼鲜,全家人都能高兴很久,那种日子让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富足安稳的日子。”这份信念始终鞭策着他,高中毕业后,他先在生产队担任记分员,随后又成为当地小学的民办教师,一步步以自身努力改善生活境遇。
结束教师生涯后,吴光的人生轨迹迎来职业转折。经兄长引荐,他进入茂名一建公司,开始涉足建筑行业,从基础的钢筋工种起步。“那两年,每天就是拉钢筋、扎钢筋,蛮不容易的。”吴光坦言,清晨,他蹬着满载的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抵达工地后,便投入繁重的捆扎作业。酷暑时节,安全帽下总是汗水淋漓。不过,艰苦未磨灭他的斗志。“我常跟自己说,人生在世,一定要以勤为先。”
凭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吴光的职业生涯不断拓展。他先后在粮食局知青门市部担任财务,又通过招工考试进入市科委湿法炼铁厂担任车间主任。后因工作安排,他回到粮食局系统,从出纳做起,一步步成长为业务骨干,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
1995年,成为吴光事业的重要转折点。经一位事业伙伴的引荐,他获得了承建广州国信大厦的机会,这是一座42层高楼地标性工程。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吴光内心交织着兴奋与忐忑。尽管他早年在建筑公司扎过钢筋,对工地并不陌生,但独立承建如此规模的超高层建筑,于他而言仍是一片全新的领域。虽倍感压力,但敢闯敢试的吴光毅然选择“下海经商”,承包了这个工程。回忆起当初的决定,他目光坚定,语气铿锵:“我就想,只要我敢做,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项目启动之初,挑战接踵而至。“当时让我承建这栋楼,困难天天有。我连图纸都看不懂,不知道去哪买材料、雇工人,自己一度无从下手。”面对知识盲区,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以勤补拙。“我二十四小时守在工地,与工人们泡在一起,边看、边学、边干,逐一攻克从识图、放样到施工的所有的环节。从农历正月初八到腊月二十八,我未曾返乡。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始终坚守在工地,不仅摸透了所有建筑工序,更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段经历,让他蜕变为真正的内行。
这份执着最终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让他赚得过千万的第一桶金。广州国信大厦项目也成为他建筑生涯的标志性工程,让他在建筑行业站稳了脚跟。此后,他的事业步入快车道,先后承接了东莞厂房、广州教师新村、中山酒店等大型项目。吴光感慨道:“事业最鼎盛的时候,我个人名下就有12个工地一起施工,每年工程总额都不少于10亿元。”
谈及在建筑行业立足的根本,吴光毫不犹豫地归结于“诚信”二字。“要想在这个行业深耕下去,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和亮点。”他分享了自己的管理心得,“工程必须守信用、重合同、保质量,这三点是生命线。保证了这些,个人和企业的信誉自然就树立起来了。”他随即讲述了一个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故事,曾有一个项目,因管理人员疏忽用错了混凝土标号。发现问题后,他顶着经济损失,当场拍板:“全部拆掉,重新做!”在他看来,这笔“学费”交得值:“做事绝不能马虎,一马虎后患无穷。这表面上是个技术失误,但根子上,是诚信问题。”正是这份坚守构成了他事业最坚实的基石。吴光认为,一个人的格局、气场和诚信,本身就是企业最好的名片。
2015年,在珠三角建筑市场深耕二十年的吴光,怀着对故土的深情,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回乡拓展事业版图。“当时我合作的伙伴回茂名投资,邀我一同承建家乡的项目,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家乡的项目,肯定要做!”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回到茂名后,他参与投入了茂名东汇城项目建设,也成为他回馈家乡的标志性工程。此后,他陆续承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茂名实验学校、高州优山雅苑、信宜丰汇城等项目,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然而,吴光对家乡的回馈,远不止于商业投资。事实上,他的公益之路早就已开启。吴光微笑着说,他一直对家乡的感情特别深,这份情感的第一次暖心行动,可以追溯到他高中毕业后。“那时,我和爷爷养了一头大猪,卖掉得了146元,与其他三户人家共同凑钱为文林村接通了电。”回忆起多年前的往事,他依然记忆犹新。谈及当初牵头通电的初衷,吴光道出了朴实而真挚的想法:“以前农村都用煤油灯照明,光线昏暗,那时候我想带同学来家里玩,连人脸都看不清,于是我就萌生了通电的念头。电通了,照明好了,大家的生活也方便多了,多好!”吴光坦诚地说道。
自此,公益成为吴光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6年,当他刚在建筑行业赚到第一桶金后,立即出资为村里接通自来水,体现了他对乡亲们健康的深切关怀。后来,他又捐资修建长达2.5公里的环村路。“当年我结婚时,借来的面包车在这条泥泞路上抛了锚。那时我就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把这条路修好。”这条水泥路不仅圆了他多年的愿望,更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近年来,吴光的公益善举力度持续加大。他牵头重修了破旧的官地小学,让校园焕然一新。作为茂名市第四中学校友会秘书长兼常务副会长,他牵头集资1000万元设立奖教奖学基金。他强调,“教育是根本,把教育搞好了,乡村振兴自然水到渠成。”此外,他还全力支持当地派出所改善办公条件,个人捐资百余万元购置警务车辆,更新设施设备。十年来,他坚持在春节发放补贴,节日准备礼品,用实际行动支持基层警务工作。“他们守护一方平安,我为他们做点实事是应该的。”吴光诚恳地表示。
作为茂南区人大代表文林村“双助”工作站名誉站长,吴光积极推动建立“人大代表引领、乡贤助力、群众参与”的共建机制。在他的带领和协调下,文林村相继完成了环村沥青路铺设、鱼塘综合治理、路灯亮化等多项民生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因其在推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还荣获了茂南区人大制度研究会“优秀会长”称号。“修好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温暖一村人。”这是吴光常说的话。“我们走南闯北增长了见识,深知改善人居环境对村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能够为家乡做点实事,看着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我感到特别自豪。”如今,站在新修的环村路上,望着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吴光感慨万千。
2023年11月,鳌头镇商会正式成立,吴光当选会长。面对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他深感责任重大:“任何单位和组织都需要有人带头,这个职位说到底是一种奉献。”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吴光将会长职责视为回报乡梓的重要平台,立即着手搭建商会组织架构,确立“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
在吴光的带领下,商会充分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他举例说:“我们帮助会员企业拓展月饼销售经营渠道,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还有企业在经营中出现临时问题,会员之间通过商会平台互相支持。”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案例,让商会真正成为会员企业信赖的“娘家”。
此外,吴光会长还重视凝聚力的培育。他不仅个人出资组织交流联谊活动,还积极为会员企业穿针引线,促成实质性合作,致力于促成会员企业间的业务对接。例如从事瓷砖、门窗、天花吊顶等不相同的领域的会员,在商会的牵线下成功实现了资源互补与项目合作。商会还积极“走出去”,他组织会员走访兄弟商会组织、考察产业基地,探索共同投资发展的新机遇。通过这一些扎实的工作,商会成为一个充满凝聚力、能够促成实效的合作平台。
商会不仅致力于服务会员企业,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吴光带领会员们开展敬老扶困、助学救灾等公益活动,展现出新时代商会组织的责任担当。他说:“我们只是尽了一份心力,但汇聚起来,就能让有需要的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随着商会运作步入正轨,吴光谋划更长远的发展。当前,他提出打造“鳌头武术文化商业街”和建设“鳌商大厦”的规划设想。基于对家乡文化渊源的深刻理解,他计划通过商业街项目彰显鳌头“武术之乡”的特色文化,打造集文旅商于一体的特色街区,让武术文化与现代商业完美融合。同时,规划建设集办公、商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鳌商大厦,成为镇里的标志性建筑,提升当地商业服务水平,为企业家提供更优质的创业环境。这些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明显提升鳌头的城市形象和商业活力,还能带动当地就业,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让鳌头成为兼具文化渊源与现代魅力的新型城镇。
回顾三十年创业历程,吴光深有感触地说:“感谢时代机遇让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施展抱负。从解决温饱的朴素愿望,到如今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我不仅实现了物质层面的梦想,更在奉献中找到了人生价值。现在公司发展了,更应当回馈社会。”作为商会会长,他将继续以商会为纽带,把个人奋斗融入家乡发展,带领广大会员企业一同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用智慧与担当书写新时代企业家的责任答卷。
茂名市交通运输局领导做客《茂名民声热线》节目明确多项重点工程进度与通车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