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上)(257-306)
发布日期:2024-01-27 16:47:35 文章作者: 纽扣系列
梁宵、徐佳、蒲明君、卢中华四人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不惧生与死的考验,在10多个儿童、60多位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勇斗歹徒,用大无畏的行动弘扬了见义勇为精神,谱写了一曲激昂高亢的正气之歌。
2014年9月3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新村新玛特商场旁的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厅发生了一起个人极端暴力伤人刑事案件。
嫌疑犯李某自幼性格孤僻,觉得家人和邻居经常欺负自己,又怀疑自己患上了重症肌无力,觉得社会对其不公,因此产生了报复社会的想法。
他先是闯进了肯德基快餐厅二楼,持刀刺伤了正在就餐的14名顾客,趁大家忙于救人之际,又来到街对面的麦当劳快餐厅,用尖刀刺伤了6名正在排队点餐的顾客,之后转身冲向餐厅南侧孩子们游戏玩耍的淘气堡,准备继续行凶。
正在值班的梁宵、徐佳分别拎起扫帚、灭火器冲了过去。顾客蒲明君见有人受伤倒地,大声呼喊让其他顾客及时躲避,顺手抓起餐厅的椅子冲过去。顾客卢中华听见呼喊声,一抬头,正看见歹徒目露凶光、握着尖刀冲向淘气堡,意图向正在玩耍的孩子行凶。他来不及多想,随手抄起一把椅子左右挥舞,挡住了歹徒的前进路线。
李某被前后夹击,妄想转身躲避,但蒲明君、梁宵、徐佳、卢中华已经对他形成包围之势。就在歹徒迟疑的一瞬间,蒲明君抡起椅子猛地砸在歹徒背上,将其砸倒在地。梁宵、徐佳两人趁势用椅子将歹徒死死地卡在地板上,蒲明君、卢中华随即扑上去控制住歹徒的手脚。公安民警随后赶到,将犯罪嫌疑人彻伏。
梁宵、徐佳、蒲明君、卢中华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群体、黑龙江省十佳道德模范等称号。
葛列军是长江上一名普通航道工、水上安全救助志愿者,26年坚守保障航道畅通岗位。长江上风急浪险,每有险情发生,他总是冲锋在前,把救人当成一种朴素使命,这些年和同事们搏浪搭救起100余条生命。
2011年5月7日,两名男子给长江重庆航道局望龙门航道班送来一面鲜艳的锦旗,感谢该航班组特别是班组船长葛列军的救命之恩。
原来十多天前的4月23日晚,葛列军率领船员刚完成夜航巡查工作,突然接到救助报警电线号标位处翻覆,人员全部落水,生命危在旦夕!
葛列军招呼班组的同事们整队,急忙赶赴事发地,一边用喇叭呼喊,一边用灯光探照。终于发现一艘翻扣着的渔船,船背上趴着奄奄一息的三个人。
葛列军指挥船员迅速拿出救生圈,向落水者抛去。风急浪高,眼见着救生圈和救生衣都被浪头冲走,葛列军毫无怯意,指挥同事操纵航标艇慢慢靠近渔船,把绳索牢牢系在自己腰间,纵身下水用爪钩挂住落水者,再让同事将他们一个一个拉起来。
长江上风急浪险,每年都有险情发生,葛列军所在的长江重庆航道局组成“水上安全救助志愿服务队”,他成为主力队员,遇到险情,总是第一个冲上去:2012年3月,他和同事们成功救起两名落水青年;2012年5月,他们成功救助失事的千吨级货轮“启航03”号;2012年7月,他们救起翻船事故的落水者;2013年2月,他们又成功救助搁浅船舶“长迅26轮”……
一次次惊涛骇浪、一次次险象环生,只为拯救生命!据葛列军的同事们回忆,“我们差不多每年都要救起10来个人,总数少说也有100多个。”
葛列军荣获全国优秀船员、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被授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董丹,女,汉族,1982年6月生,党员,山东省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六分公司一队K52路驾驶员。
驾驶公交车运行途中遇持刀男子劫持,董丹危急时刻更显勇敢冷静,与歹徒机智周旋,斗智斗勇20多分钟,成功疏散全车乘客,并配合民警和同事将歹徒制伏,谱写了一曲正气歌。
2015年7月12日,董丹驾驶公交车行驶至济南中心医院公交站时,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登上公交车,随即拿出一把30厘米长的匕首,抵在董丹腰间,并恶狠狠地大声向车上的乘客喊道:“你们坐在座位上都不要动!”
“您这是啥意思呢?”董丹试图通过言语来缓和气氛。“我去泉城广场,别停车,向前开!”持刀男子激动地说。泉城广场是著名景点,游客众多,将歹徒带至那里,后果不堪设想。
董丹一边稳住歹徒,一边借机按下报警键。在董丹的反复劝说下,歹徒终于答应让乘客下车。董丹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靠边停车让乘客从后门疏散。当时身着便装、正乘车外出的济南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民警李风军主动留下,与董丹一起与持刀男子进行周旋。
乘客安全下车后,董丹松了一口气。随后,后面一辆K52路公交车司机张宇赶过来,警察也赶到了现场。董丹停下车,拿起灭火器,准备与歹徒搏斗。此时,张宇来到车前,通过交谈分散男子的注意力。董丹乘机拔掉灭火器保险销,把干粉直接喷向持刀男子头部。持刀男子被喷得连连后退,困在了车内,李风军随即上前将歹徒控制住。这场突然而至的公交车劫持事件被成功化解。
董丹荣获全国向善向上好青年、爱岗敬业驾驶员楷模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曾雄,男,汉族,1972年7月生,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四脚光华修配厂厂长、南澳县华祥食品厂总经理。
他主动停车把摔倒的老人送医院救治,他帮助停车场管理员擒拿小偷,他将挥刀相向的歹徒扭送至派出所,他作为街道“义务消防员”,先后参与扑灭50多起大大小小的火灾。曾雄以一颗炽热的心,被邻里群众称为“英雄”。
2015年6月13日下午,曾雄开车途经光华北四路时,发现有位老人摔倒在地,他立即将车子停在路边,二话不说,与一位正在清扫马路的环卫工人一起把老人送到医院,同时打电话通知老人的家人。
2017年4月21日上午,曾雄路经杏花街市场,突然听到呼救声,只见一个青年歹徒抢夺了一位女士的手提包正在逃窜。曾雄当即驱车追赶,和众人合力抓获歹徒。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帮助停车场管理员擒拿小偷、帮助邻居抓贼等。
光华街道属于老城区,巷道多且狭窄,发生火灾时,大型消防车很难驶入。发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后,曾雄自掏腰包购置了专对于老城区狭小的窄巷道用的“迷你”消防车,义务为周边提供消防服务。遇紧急火情,他便与街道民兵应急队员、派出所民警一起,驾驶着“迷你”消防车,奔赴大街小巷,消灭火患。多年来,他参与了50多起大小火灾的扑灭工作,多次因救火被撞伤灼伤,但他却从不退缩,被光华片区群众亲切地称为“行走的保护神”。
救助危难群众、扑灭火灾,不仅要出钱出力,而且危急时刻身体经常磕碰受伤,但曾雄从不退缩。他说,是因为从小家中长辈就教导他要崇德向善、心怀感恩。
谭琼言,男,汉族,1968年7月生,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隽水镇新塔社区居民。
谭琼言面对陌生人被抢,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路遇他人有困难,总是尽心尽力、扶危助困,以英勇行动彰显人间正义,以温暖言行彰显人性光辉。
2013年9月7日,谭琼言驾车外出联系业务途中,听到有人喊“有人抢劫啦……”他循声望去,只见道路前方右侧,一位女士和一辆电动车倒在地上。谭琼言意识到发生了抢劫,迅速带上一名热心帮助的女士驱车疾驰追拿劫匪。
两名劫匪骑着摩托车朝县城银山广场方向逃窜,当追到一个狭窄弯道时,谭琼言果断驱车加速冲到劫犯的摩托车前面拦住去路,把他们逼到路中间,并迅速打开车门跳下车,朝两名劫匪逼近。
劫匪见只有谭琼言一人,一个手持螺丝刀,一个舞动双拳,威胁谭琼言不要管闲事。谭琼言怒吼迎上,一下子把挥动双拳的劫犯放倒在地。手持螺丝刀的劫犯冲上来对着谭琼言乱刺,谭琼言用手遮挡时右手被凶器刺破了一个大口子,第四掌骨基底部骨折,血流如注。谭琼言忍住疼痛,夺下劫犯手中的螺丝刀,抓住他的腰带将其按倒在地。
被擒的劫犯向谭琼言求情:“我家中有4条大项链,你放我一马,我送你。”“你用抢来的项链送我,不说4条,就是4斤我也不会要!今天你莫想跑,你再也别妄想在通城抢劫害人了!”谭琼言斩钉截铁地说,随后把劫犯交给了赶到的警察。
谭琼言是个普通的个体业主,身上却闪耀着关爱他人的美德,碰上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总是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
他寒冬腊月里,看护交通事故伤者直至救护车到来;他观察仔细,通过池塘岸边条石的一只红色凉鞋,发现有人溺水并及时救起;他偶遇孕妇临产出现危险,主动用私家车将其送往医院救护……谭琼言就是这样一个古道热肠、有求必应,不计报酬、助人为乐的好人。
谭琼言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湖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称号,入选“湖北好人”。
丁玉龙,男,汉族,1956年9月生,党员,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玉龙山庄幸福家园敬老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
丁玉龙恪守“为家乡建一座养老院,免费为村里老人养老”的承诺,投资560万元建成玉龙山庄幸福家园敬老院,并将自己2000多万元积蓄存入银行,用利息等保障敬老院正常运作,用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践信守诺,彰显了说到做到、矢志不渝的品格操守和价值追求。
丁玉龙年幼时家里生活困难,是邻里乡亲的帮助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8岁时,他随父母背井离乡到黑龙江谋生,当过煤矿工人,开过食杂店,靠着货真价实和诚实信誉收获人生第一桶金,发展成拥有3000多万元资金的致富能人。
2008年春,致富返乡的丁玉龙发现,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后,许多留守老人孤单度日。他向乡亲们许下承诺:建一所敬老院,免费赡养村里无人照料的老人。
最初,村里人对他的承诺还抱着怀疑的态度。有人说:“谁能这么傻?用自己的钱为别人办事儿!”当看着丁玉龙在现场督导施工的身影,随着一间间楼舍建起来,大家的心里有了底,原来丁玉龙真是一言九鼎。
经过近两年施工,一座高档老年公寓在村边荒山上拔地而起。脚下有地暖,墙上挂彩电,水管出热水,屋里亮堂堂……娱乐室、图书室、文化广场一应俱全,专业的医疗保健人员更是随叫随到。
2010年底,丁玉龙把村里43位老人接进了“新家”。敬老院落成后,如何长期运转,又成为摆在丁玉龙面前的一个问题。为了不让承诺落空,丁玉龙把自己的全部积蓄2000多万元存入银行,用利息等保障敬老院持续有效运转,解决了老人们的后顾之忧。
在“幸福家园”里,丁玉龙既是院长又是服务员,还兼职修理工,与妻子和弟弟、妹妹共同担负着义务服务的工作。每当看到老人们在“幸福家园”里过得有滋有味、其乐融融,丁玉龙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幸福。
有人问丁玉龙:“你这么做图个啥?”他总是说:“没有家乡父老就没有现在的我。我既然承诺为家乡父老做一些事儿,也有条件有能力这么做,就得不遗余力让家乡老人都过上幸福生活,说得出就要做得到!”
丁玉龙荣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优秀员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家庭。
马牙古拜,男,回族,1979年10月生,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谢家滩乡下河滩村村民。
马牙古拜家境贫寒,因生意失败和家人重病,背上20多万元债务。然而,他在外地打拼、经营拉面馆期间,却多次上演拾金不昧的温暖故事,为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写下了当代注脚。
2013年6月,马牙古拜一家辗转多地后,来到海南省海口市开起拉面馆。一家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起早贪黑、勤勤恳恳干活,靠着诚信经营逐渐站稳脚跟。
2014年3月14日中午,北京游客王先生来到马牙古拜开的拉面馆用餐。餐毕离开时,他将一个装有6万多元现金、一台平板电脑,以及房产资料的黑色单肩背包遗落在身边的椅子上。王先生离开后,马牙古拜15岁的女儿马忠梅发现椅子上有客人遗落的背包,立即告诉父亲。马牙古拜打开背包一看,发现里面有一沓沓现金等贵重物品。他立即拉紧拉链,告诉女儿:“这是客人不小心掉的包。里面的钱和东西,咱们不可以动!”他将背包谨慎保管,等待失主认领。
离店3个多小时后,王先生才突然想起自己携带的背包不见了。但他却记不清背包落在了哪儿,找了许多地方都毫无结果。最后,几乎绝望的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马牙古拜开的拉面馆。核对过有关信息后,马牙古拜将背包归还失主,并请失主当场清点包内钱数和物品。王先生被马牙古拜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的义举深深感动,对马牙古拜一再表示感谢,还专门送上锦旗。
在马牙古拜的拉面馆里,类似的故事多次上演:有年轻男子将手机忘在面馆板凳上,他及时归还给失主;有青年情侣把包遗忘在店里就离开了,马牙古拜替他们保管好……
马牙古拜内心始终秉持一个原则:做人做事要凭良心。捡到东西要还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是我的,一分也不能拿。
他的面馆里还有一张贴满爱心笑脸的挂牌,每张“笑脸”都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代表免费提供给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几年来,他为环卫工人、城市志愿者和各种求助者送上的免费爱心拉面已经数不清了。
马牙古拜荣获海南省道德模范、“感动海南”年度人物、“最美青海人”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海南省“最美家庭”。
马和玉,男,回族,1954年7月生,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爱国街个体工商户。
饭店老板马和玉,数十年如一日,把诚实守信作为人生底色,明码标价、诚信经营,拾金不昧、热心助人,用平凡的小事诠释着信用至上、信义为先的朴素道理。
1988年11月,马和玉开始经营饭店,靠着诚信经营、热情待客赢得顾客口碑,生意一直都很红火,客人络绎不绝。但常有客人粗心大意,把重要物品遗落在店里。这些年里,马和玉先后拾到顾客贵重物品百余件、现金数万元,均谨慎保管、归还顾客。
有一次,他在收拾饭店桌椅时,发现椅子上有一个黑色手包。他认定是客人遗落的东西,就小心收起来,并查看饭店监控寻找失主。
一天以后,失主找到饭店。马和玉对照监控确认无误后,当即物归原主,3.7万元一分不少。失主激动地拿出一部分钱表达谢意,但马和玉婉言谢绝。
马和玉经营的饭店,所有菜品都明码标价,货真量足,从不出售过期、变质或假冒伪劣商品。“我这饭店能经营这么多年,靠的就是回头客。人家信我们,我们就不能昧着良心做事。”正是由于他始终把诚信理念作为人生信条,饭店经营近30年,从未遭到顾客投诉。
马和玉富裕了,却不忘帮助邻里解决困难。在街坊邻居们眼里,热心肠、好心人、有担当就是马和玉的代名词。
他居住的小区因建成较早,设施较为简陋。在小区成立业委会、选聘物业公司之前,他主动挑起担子,经常自掏腰包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物业问题,动手修补路面、疏通管道、打扫卫生……这些活,他一干就是10年。
他还主动为四川汶川、雅安等地震灾区捐款,热情参加当地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计10余万元。
即使在饭店遭受火灾、急需用钱时,他依然没有中断对下岗职工、特困户和环卫工人的资助。
回顾走过的路,马和玉说:“我是一名普通的个体劳动者,更是一名员。带头弘扬诚信、良善的社会美德,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涛,男,汉族,1968年6月生,党员,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涛以诚信理念推动诚信建设,热情参加当地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建立以信用为基础发放贷款的新模式,为当地诚信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推动了“比诚信、讲文明”良好风气的形成。
面对困境,王涛大力倡导依法经营、诚信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参加文明信用工程、金融惠农服务基本的建设等工作。
在他带领下,大通农商银行服务“三农”、服务小微,存贷款业绩逐年攀升,连续两年被青海银监局评为青海省“良好银行”,蝉联两届全国文明单位。
王涛深知农村金融工作对于农民的重要意义,也清楚了解许多农民由于缺少担保人、抵押物而无法及时获得贷款发展生产。
因此,他坚持把提高金融服务“三农”质量作为工作重点。经过反复探索,他力促银行与当地文明办联合开展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创建活动。
根据活动规定,农民到大通贷款不再需要担保、抵押等繁杂手续,而是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基础,以诚信为杠杆,发放文明信贷。对每年涌现出的文明信用乡镇、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户,银行将他们的再贷款利率下调1%或0.5%。
文明信用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群众贷款积极性,逐步成为诚信教育的有效方式。目前,大通县8万多农户中,文明信用户达到5.7万户,授信总额28.69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5.9亿元,其中精准扶贫贷款5995笔3.77亿元。
大量的支农信贷资金活了产业、宽了路子,使全县农村出现种植、养殖、运输、旅游等各种产业竞相发展、农民收入持续不断的增加的良好局面。
银行从2008年起成立“信合爱心基金”,全体员工每月自愿捐款、单位每年固定出资,向全县教育系统、灾区、贫困群体等捐款;并坚持为各类文明创建活动提供支持,展示文明单位风采,助推示范带动作用。
投身商海数十年,王立新秉承“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理念,靠诚实守信经营,把一个家庭广告作坊发展成为拥有员工220余人、总资产达5000余万元的非公有制企业,树立起诚信经商的良好口碑。
王立新宁愿亏钱,也不亏信誉。2007年的秋天,公司在安装某高速路旁广告牌工程时,突遇一场大风。价值8万元的广告牌被吹翻摔坏,当地村民果园里的80多棵苹果树被砸坏。
重新制作广告牌和赔偿果农的费用,对于当时的王立新而言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他深知信誉的重要,更知道果农的不易。
他不仅照价赔偿果农损失,还按合同重新为客户制作广告牌,并在规定时间内安装到位。
施工后期,材料市场行情报价比签合同时上涨了75%。若按照与合同单位签订的价格执行,公司面临较大亏损。可王立新仍然坚持按合同价执行,“我们亏钱不能亏信誉!”
几个月后,公司依照合同按质按量交付工程,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万元。但是,自此不少客户慕名而来,主动与王立新的公司成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016年底,由于某项工程回款迟迟未到,公司一时陷入没有流动资金发放农民工工资的境况。
为让农民工领到工资高高兴兴回家过年,王立新跟公司财务部门说:“就算贷款,也要足额发放工钱!”于是,公司找银行贷款360余万元,支付了所有农民工工资。
拿到钱后,农民工队队长激动地说:“王总这么讲诚信!明年开春,我还跟你干!要多少人,我给你带多少人过来!”
王立新把质量作为公司发展的“命根子”,经常说“安全防护工程,关系生命,不可马虎!”
他始终严把各个质量关口,经常当地考验查证材料供应商的生产流程,确保购进的材料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王立新还热心公益,通过捐资助学、扶贫帮困、为环保工人设立歇脚点、为乡村无偿修路等方式回报社会。近年来,他为全国各地灾区和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达400余万元。
王立新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陕西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王伟民,男,汉族,1980年6月生,重庆市渝中区鸿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1年,王伟民的公司遭遇困难,裁员92人。尽管经营举步维艰,但他依然坚守对员工的承诺:“每个人发2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奖。”
2012年他先举债29.8万元兑现部分承诺,在公司扭亏为盈后又四处寻找当时的离职员工,补发剩余的27.3万元,用实际行动践行“一诺千金”的美德。
2015年12月7日,网友“818车站”在重庆某论坛发帖:离职4年,突然收到前老板发来的2000元年终奖。
“前老板一诺千金,时隔4年补发年终奖”的故事一时引发热议。网帖中的“前老板”即王伟民。
2011年,公司因经营困难不得不裁员。92名离职员工当时无法领到2个月工资的年终奖。王伟民一直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说,既然做出承诺,就一定要做到!2012年7月,他四处借钱,补发离职员工部分年终奖,共计29.8万元。
“只要有一分钱没发到就等于没有兑现!”为早日践诺,王伟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2015年,公司终于扭亏为盈,他终于能完整兑现诺言了。但由于时间久远,部分员工已失去联系。也有人劝他:“已经发出了一多半,这事就算了吧!”但王伟民却总觉得“说过的话不算数,心里就像压着块石头”。
经过四处联系,他最终找到73名离职员工,将第二批27.3万元年终奖全部补发到位。离职员工都纷纷称赞王伟民是遇到过的“最好老板”!
王伟民把诚信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他反复叮嘱员工:“亏钱不亏心。宁愿少赚钱、不赚钱,也不允许出售劣质产品。”有一段时间,公司代理的商品市场行情报价波动较大。但他从不水涨船高、随机抬价,标价之前是多少就卖多少。
他承诺员工,要打造舒适的办公环境。为此,他拿出自己家房屋的装修款补贴公司。他说:“公司不一定要成为多大的企业,但一定要成为最具员工幸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司规模扩大,应聘者纷至沓来,他们说“王总的诚信最吸引他们”。一些离职的员工,也纷纷回到公司。